进口总金额达到30亿!2022上半年液相色谱进口数据统计
【化工仪器网 市场数据】早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已经知道将一滴含有混合色素的溶液滴在一块布或一片纸上,通过观察溶液展开产生的同心圆环来分析染料与色素,事实上,这种简单的操作已经采用了现代色谱学的基本原理。20世纪60年代,随着气相色谱知识的积累,人们将气相色谱中所获得的系统理论与实践经验应用于液相色谱研究。20世纪80年代,美国、日本、法国等大批的仪器生产企业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及技术力量去研究开发高效液相色谱产品,使得液相色谱产品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性能不断提高,功能不断增强。
液相色谱仪有着分辨率高、分离效能高、溶剂消耗量低、分析时间短等较为突出的优点,在食品、保健品、药品、环境等安全体系的建设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同时,液相色谱仪还更易于与其他分析技术构成联用系统,在复杂化合物的分析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在未来,液相色谱仪的应用领域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近期,化工仪器网特地整理了2022年上半年液相色谱仪(海关编码:90272012)的进口数据,为大家分析我国进口的液相色谱仪主要来自哪些国家,以及我国各省份对液相色谱仪的需求等,以期让大家更了解液相色谱仪的进口情况。
据统计,2022年1-6月,我国共进口液相色谱仪共10778台,进口总金额约为30.0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较,进口数量同比增长14.7%,进口总金额同比增长20%,与去年相比均有所增长。尽管今年上半年疫情形势较为严峻,但对分析仪器的需求仍逐渐在上涨。
从对比数据来看,可以明显看出2022年1-6月液相色谱仪进口数量与进口额的变化趋势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的增长。除3月外,其余月份2022年液相色谱仪的进口数量与进口额均大于2021年。并且根据2020-2022上半年我国液相色谱进口数量及金额状况变化来说,进口额增长较快,意味着今年上半年进口的液相色谱仪平均单价也均有上涨。
从仪器产地来看,我国进口的液相色谱仪主要来自德国、日本及新加坡,三国合计总进口数量占了我国液相色谱仪进口市场的70%,其中的德国液相色谱仪进口数量遥遥领先,共4319台,其次是日本,进口数量共2014台。从进口额来看,德国仍然名列榜首,进口总额为11.9亿元,而尽管日本从进口数量上比新加坡要多,但在进口总额上,新加坡高于日本,为5.8亿元。
从我国各省份的进口情况来看,上海、江苏、广州、北京是液相色谱仪的主要市场,液相色谱仪进口数量均超过1000台,这与其作为科研重点区和重大经济承载区密不可分。其中,上海上半年进口液相色谱仪3228台,进口金额总计约9.8亿元,约占我国液相色谱仪市场的32%,进口数量与进口金额均首屈一指。江苏、广东、北京虽无法与上海相比较,但市场也比其他省份更大,进口金额占比分别为11%、15%、12%。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阅读专业资讯
- 湖北省拟购置检验检测设备207台(套)!加强生物制品检测能力 2024-10-10 11:15:08
- 湖北省拟购置检验检测设备207台(套),项目总投资9727万元,用于加强生物制品检测能力建设项目。
- “智能时代:如何提升网络物理层建设与运维效率”线上会议等你报 2024-10-10 11:11:01
- 2024年10月17日14:00,化工仪器网特联合福禄克测试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举办“智能时代:如何提升网络物理层建设与运维效率”线上会议。
- 预算4.51亿!海关系统近期设备更新项目采购意向汇总 2024-10-09 15:57:01
- 预算总计达4.51亿元,预计采购时间为2024年10~12月。
- 预算253万 鄂尔多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购离子色谱仪、等离子发 2024-10-09 10:33:46
- 近日,鄂尔多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新建实验楼相关设施设备购置项目(项目编号:ESZCS-G-H-240301)”发布招标公告,预算金额为253万元,购置离子色谱仪、等离子发射质谱仪等设备。
- 六部门印发《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4-10-09 09:53:55
- 《指南》中明确提出,到2026年底,我国将基本建成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围绕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数据管理、数据服务、训练数据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确权、数据资源定价、企业数据范式交易等多个方面,将制修订30项以上数据领域的基础通用国家标准。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