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面积达62万平方公里 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喜人
【化工仪器网 行业百态】水土流失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水土流失会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并且会加剧水旱灾害出现的风险,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也正因如此,水土流失状况是反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综合性指标,而治理水土流失则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
根据科技日报近日公开的消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展大规模江河湖库治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随着大规模江河湖库治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持续下降,水土保持率持续提升,河湖生态持续改善,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少土壤流失16亿吨。十年来,全国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62万平方公里。在水土流失治理上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当然,这一成果背后离不开政策支持以及各个部门的努力。首先在政策方面,我国近十年来围绕水土流失问题,制定了多项政策,其中包括了指导意见,并且许多都细化到了具体工作安排。
以2023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例。
意见中就明确的给出了“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要”“坚持问题导向、保障民生”“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的四项基本工作要求,以及“到2025年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3%;到2035年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5%”的主要目标。并且意见还从“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四方面,明确了具体工作要求,为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供了基本支持。
而在具体落实方面,各个部门也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安排。以水利部办公厅发布的《2024年水土保持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为例。
工作要点中细化了水土流失的各项工作要求及具体工作内容安排,包括“划定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过程监管”“常态化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管”“依法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与信息化应用”“拓宽水土保持投入路径”“加强科技创新和宣传”,从不同的环节稳定的推进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整个治理过程中,科技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像是在常态化监测过程中,卫星遥感技术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这又与我国近年来不断完善的卫星监测网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然,未来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还将持续推进,其中黄土高原的治理将会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课题方向。像在近日举办的泥沙与土壤侵蚀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就围绕黄土高原未来的植被建设,提出“以水定植、合理配置、科学管理”的意见。
总而言之“62万平方公里”这一数据体现了现阶段我国在水土治理方面的成功,但是整个工程依旧任重而道远。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阅读专业资讯
- 新硅基电池打造高效稳定太阳能储能方案 2024-09-30 08:39:02
- 近日,这一难题迎来了突破性进展——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的国际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将硅基太阳能电池与创新性分子太阳能储能系统(MOST)完美结合的设备,为太阳能的连续、高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 如何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适应水平?行动方案来了 2024-09-29 14:14:05
- 为推进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的“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部署要求,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适应水平,促进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日前,国家疾控局等13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
-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获突破 海南大学提供稳定运行新方案 2024-09-29 13:21:12
- 最近,海南大学在提升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稳定性上,有了重要的突破。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法,成功通过人为设置非致死的高底物环境,增强了细菌群落的耐受性,从而提升了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
-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19条举措助力高水平建设美丽中部 2024-09-27 13:37:10
-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水平建设美丽中部,促进中部地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崛起,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以高水平保护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实施意见》。
- 两部门: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与自愿减排市场衔接工作 2024-09-27 10:59:53
- 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与自愿减排市场衔接工作的通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