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Mycotoxin)是由霉菌或屬于子囊菌門的絲狀真菌所產生的有毒次級代謝物,霉菌毒素是很多急慢性疾病的病因。“mykes”源自希臘語,意為“真菌”;“toxicum”源自拉丁文,意為“du藥”,這兩個詞根代表了霉菌毒素的最初含義。很多真菌,比如曲霉菌、鐮刀菌、青霉菌、鏈格孢菌和麥角菌等都可以在其宿主中產生霉菌毒素。
已知的霉菌毒素約有400種,其中有30種由于被認為對人類和動物健康造成威脅而受到特別關注,這些霉菌毒素包括:
黃曲霉毒素(AF):
主要以黃曲霉毒素B1 (AFB1)、B2 (AFB2)、G1 (AFG1)、G2 (AFG2)、M1 (AFM1)為代表
赭曲霉毒素(OT):
主要以赭曲霉毒素A (OTA)為代表
伏馬菌素(FB):
主要以伏馬菌素B1 (FB1)、B2 (FB2)、B3 (FB3)為代表
單端孢霉烯族毒素(TC):
A型以HT-2毒素(HT2)和T-2毒素(T2)為代表;B型主要以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為代表
玉米赤霉烯酮(ZEN)
新出現的鐮刀菌屬霉菌毒素:
層出鐮刀菌素FP)、串珠鐮刀菌素(MON)、白僵菌毒素(BEA)、NX-2毒素以及恩鐮孢菌素(ENN)
麥角生物堿 (EA)
鏈格孢毒素 (AT):
比如交鏈孢霉烯(ALT)、交鏈孢酚(AOH)、交鏈孢酚甲基醚(AME)、交鏈孢毒素(ALT)和細交鏈孢菌酮酸(TeA)
棒曲霉素(PAT)
主要霉菌毒素的化學結構:
霉 菌 毒 素 的 危 害
霉菌毒素廣泛存在于農產品之中,比如花生、葡萄及葡萄酒、谷物、堅果、干果、咖啡、可可、香料、油籽、水果、果汁、啤酒、以及其他食物和飼料作物,其在農田與運輸過程中均可產生。食品生產過程的任何階段都可產生霉菌毒素,使消費者面臨污染風險,這包括通過食物消費導致直接暴露,或是通過動物飼料導致間接暴露。長時間儲存,以及溫濕度條件下,所有作物都會面臨霉菌生長及霉菌毒素污染問題。霉菌毒素風險會隨著有利于真菌生長條件的存在而增大,比如干燥、處理、包裝、儲存及運輸等條件不完善時。
從人類種植作物并對其進行過季儲存開始,真菌和霉菌毒素即已進入人類的食物供應鏈。這種農業上的創新為致病真菌在谷物作物中的生長以及腐生真菌在收獲后谷物中的生長提供了全新的生態位。在人類及其家畜的膳食中,谷物一直是霉菌毒素的主要來源。已知黑麥中來自于麥角菌的麥角中毒可能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而且在過去的近千年時間里曾在歐洲地區導致成千上萬的死亡。 而自17世紀開始在日本出現的急性心臟性腳氣病與食用發霉大米有關,其罪魁禍首是黃綠青霉菌所產生的黃綠青霉素。
現已明確,很多霉菌毒素,比如黃曲霉毒素G1、G2、B1、B2以及赭曲霉素A等具有免疫抑制、致癌、神經毒性與肝毒性。曲霉屬霉菌能夠導致肺部感染,導致曲菌病。鑒于對消費者健康存在的巨大風險,準確的檢測方法至關重要。
應 對 霉 菌 毒 素 的 策 略
霉菌毒素是與關乎食品安全性的最主要與最危險的毒素之一,其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重大關注,原因在于其對人和動物健康的多種不良影響作用。在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食品鏈過程,以及食品處理的各個階段都實施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CCP)管理體系,將使食品的安全性與高品質得到保證。預防是應對霉菌毒素的的重要策略,應在收獲前、原材料處理以及食品加工過程中落實霉菌毒素預防措施。在不影響食品氣味、口味的前提下也可采用去毒工藝。最后要強調的是,對食品中的霉菌毒素進行持續性監測可以極大避免在食品的銷售、配送和食用等環節中出現重大問題。
如需了解關于霉菌毒素及對應的標準物質方面的更多信息,請聯系公司人員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